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动态 > 疾病防控 > 免疫规划管理 |
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对2007年全省传染病防治和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考核情况的通报 |
作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6-12-15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
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对2007年全省传染病防治 和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考核情况的通报 豫卫疾控[2008]4号 各省辖市卫生局,有关扩权县(市)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加强全省传染病防治和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了解各地传染病防治和免疫规划工作情况,进一步提高全省传染病防治和免疫规划工作水平,我厅于2007年12月对全省传染病防治和免疫规划工作进行了综合考核。全省共抽查考核36所省辖市疾控和医疗机构、68所县(市、区)疾控和医疗机构、35个县(市、区)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80个乡镇卫生院和预防接种门诊,走访了86个村卫生所(室)和近1000名预防接种适龄儿童。现将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一、取得成绩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 1、传染病防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传染病防治网络。绝大多数省辖市及县(市、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都能充分认识到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如濮阳、济源、漯河、安阳和郑州等省辖市及所辖县(市、区)出台了传染病防治政策和文件,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和应急办公室,加大资金投入,组建应急队伍,通过定期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了本地区的应急能力。同时,各地还逐步完善规范了传染病防治督导、检查工作机制和通报制度,使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2、常规监测工作得以加强,网络直报覆盖率不断提高。绝大对数地区卫生部门重视网络直报和疫情监测工作。全省所有县级医疗机构均实行了网络直报,乡级网络直报工作也达到了较高水平。目前全省所有县级医疗机构均实行了网络直报,乡镇卫生院网络直报率已达到了91.65%,18个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配备了网络直报监测专用无线电脑,保证了监测工作人员能随时随地对本地疫情进行监控和查询,全省疫情分析利用和共享水平普遍提高,医疗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联系更加紧密。 3、应对常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反应能力不断提高。各级都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订了霍乱、鼠疫、人禽流感、SARS等各项应急预案,下发了相应传染病的专项监测方案,成立了传染病应急队伍和不明原因肺炎/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诊治专家小组,并定期进行演练。储备了消杀、个人防护、检测、采样等应急设备和物资,提高了应对常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反应能力。针对本年度全省应急控制的手足口病、诺瓦克病毒性腹泻、人感染粒细胞无形体病和出血性结膜炎等疾病的暴发流行,信阳、新乡、南阳、驻马店、郑州、济源等省辖市都能依据相应要求开展监测、检测、培训指导、医疗机构督导和网络直报等工作,上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得以科学处置。 4、各级医疗机构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传染病早期发现和院内感染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对传染病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程度逐步提高,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通过建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感染性疾病科,完善规章制度,配备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场所,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培训考核,提高了院内感染控制能力。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片填写完整率较以往有所提高,漏报率有所降低。洛阳、安阳、许昌等省辖市借助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将市级医疗机构门诊日志统一规范,并将门诊日志登记质量纳入医生年终考核。 5、急性传染病实验室检测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基层培训措施不断完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视急性传染病检测工作,通过开展培训,建立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的操作规范和个人防护措施,使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取得较大进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检测网络。濮阳市实行市级疾控专家包干制,抽调市级流行病专家承包分管县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随时提供技术指导,开展手把手培训等,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免疫规划工作 1、省辖市级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基本得到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都能够认真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针对《条例》提出的免疫规划新政策、新措施,及时改进工作,把各项职责落实到位。目前,绝大多数省辖市免疫规划经费均能落实。 2、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几年来,各地根据我厅要求,大力推行规范化门诊建设,全省大部分地区实现了门诊化接种,有近百家预防接种门诊通过省级验收,成为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南阳、郑州、安阳、平顶山等地市在规范化门诊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3、常规免疫规划监测继续保持较高水平。通过检查发现,各地高度重视免疫规划监测工作,全省AFP、麻疹、新破以及常规免疫监测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达到95%以上。漯河、安阳、济源、濮阳等省辖市以市级为单位,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了卫生部和WHO的要求。 4、生物制品和冷链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各地能够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储存和运输规范》要求,规范生物制品管理,疏清流通渠道,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全省生物制品规范化管理呈现出较好局面。郑州、南阳、濮阳、漯河和济源等地市严格按照条例要求开展生物制品管理和冷链管理工作,保证了生物制品安全有效的使用。 二、存在问题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 1、各地传染病防治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忽略了传染病防治的基础地位。个别地区尤其是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认为SARS、霍乱、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离自己还很遥远,开展相应的监测是浪费资金和精力。实施常规传染病防治认为不出成绩,没有经济效益,忽略了传染病防治的基础地位,导致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网底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疾病控制部门只注重经济效益,影响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目前我省相当一部分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于政府应当拨付经费不能足额到位,导致工作经费紧张,甚至个别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没有办公场所和实验设备。一些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对传染病防治工作重视和管理程度降低,人员配备、软硬件建设不能满足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需要,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多数地区的财政部门下拨经费没有实行项目管理,没有注明经费使用范围,导致经费管理混乱,使用不规范,下拨的传染病防治经费不足,甚至没有,影响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抽查中发现,商丘虞城县,许昌襄城县、魏都区等仍处于自收自支状态,政府应当拨付的传染病防治经费不到位,单位员工基本工资无保障,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个别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和信息管理工作薄弱。突发事件漏报、迟报现象严重。一些医疗机构如新乡市封丘县人民医院、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不规范,病人就诊混乱,门诊医生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存在院内感染的危险。感染性疾病科大多闲置,未能发挥接诊和收治传染病病人的作用,医务人员传染病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在传染病防治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不清,部分医疗机构不重视传染病检测实验室建设,导致传染病卡填写不完整,致使医生在传染病报告时漏报大量传染病病例。一些乡镇卫生院虽然装备了电脑建立了网络,但并没有用于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个别单位传染病常规监测工作存在报告卡片审核不及时,严重影响常规传染病监测工作质量。有些地区仍存在突发事件报告不及时、内容不完整、漏报等问题,影响了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 4、部分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能力和对乡村级传染病防治机构的指导能力薄弱。部分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控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和学习,素质普遍不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缺乏,不能有效完成日常监测工作,实验室常规检测能力差,部分实验设备闲置,另外对乡村医生传染病防治工作疏于管理,缺乏监督指导,使得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网底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5、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的死因监测工作重视不够。自2004年,我省开展死因网络直报工作,但是进展缓慢。检查发现,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对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表现为:(1)医院领导认识不到位,缺乏人力、资金和政策支持,业务人员能力不足或缺乏,职责不清;(2)临床医生报告意识和知识欠缺,科室间衔接不好,奖惩制度不明确,造成死亡病例漏报严重,尤其儿科和急诊科漏报现象严重;(3)疾病控制机构对辖区各级医疗机构监督指导不到位,负责死因监测人员工作不规范,责任心不强,收集数N的途径不完整、方法不正确,数据真实性和代表性差,影响了死因监测工作质量。 6、培训、考核和督导等规范化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医疗卫生单位未能严格落实培训制度,对重点传染病不能做到全员培训或培训不到位,多数单位督导和考核机制不健全,不能做到对传染病防治和信息管理各项工作的定期督导,反映了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不重视、不规范,不能及时掌握和解决基层传染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免疫规划工作 1、部分县(市、区)级预防接种补助经费落实不到位,对中央转移支付及省级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存在截留和挪用现象。由于我省各县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再加上部分县(区)对落实预防接种补助经费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县(市、区)政府对预防接种补助经费落实不到位。个别县区存在中央转移支付及省级预防接种补助经费两个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不清甚至截留的情况,导致该项资金未落实到乡村级预防接种人员手中,严重挫伤了基层接种人员的积极性。检查发现焦作和鹤壁省辖市级预防接种补助经费未落实,抽查的34个县(市、区)中,17个县(区)按照要求全部落实了预防接种补助经费,17个县(市、区)部份落实了或未落实预防接种补助经费。 2、部分预防接种单位管理不规范。在未开展乡门诊化接种的地区,村级接种点的预防接种资质不完备,无明确的允许开展预防接种活动的资质证明。有的预防接种单位的责任区域划分不明确,尤其是在县(市、区)级疾控中心门诊和城镇地段医院门诊之间无明确的责任区域,如内黄县、红旗区、封丘县、襄城县等县区虽然划分了责任区域,但仍然存在区域分配不合理,存在有只接种不管理的现象,一些市级卫生行政和疾控机构监督指导缺失。 3、部分预防接种单位忽视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流动儿童管理一直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针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制定和下发了大量的文件和方案,但部分预防接种单位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开展摸底登记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基本底数不清,管理混乱。 4、部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不规范。部分地区单纯为了经济利益,在不符合和不适合开展门诊化接种的地区实行门诊化接种。有的预防接种门诊简陋,无规章制度,管理混乱,不重视乡村医生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网底作用,出现预防接种空白点。 5、部分疾病控制机构对免疫规划监测工作重视不够。部分疾控机构在指导和监督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方面缺乏有效的针对措施,导致部分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监测出现病例报告不及时,漏报现象严重,导致整个疾病监测体系敏感性降低。如洛阳、商丘、信阳市等地区多例高危病例的发生说明其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6、部分市地生物制品和冷链管理不规范。有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批签发手续、疫苗运输途中温度监测记录等管理资料保存不完整,对一类疫苗的领发登记管理不规范,记录不完整。 三、整改要求 我省的传染病防治和免疫规划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还不能满足和适应我省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要。为加强我省传染病防治工作,满足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对照以上提出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查和及时整改,使我省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免疫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专款专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照本次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与不足,积极向政府汇报免疫规划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新进展和遇到的新问题,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意见》,将免疫规划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导,多部门合作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落实预防接种补助、免疫规划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经费,联合财政、审计部门组织专项或综合检查与督导,保障各项政策与经费的落实。 (二)进一步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规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规范》,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管理。在条件适宜的地区,继续推广规范化门诊接种,从严掌握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标准,搞好考核和验收,对达不到标准的接种门诊要限期整改。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预防接种人员队伍素质。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人口及边远贫困地区人口中适龄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消除常规免疫空白点,提高预防接种率,确保全省儿童健康成长。 (三)继续以传染病监测为基础,以突发事件控制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完善急性传染病实验室检测网络。各级卫生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室检测在传染病防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对疾病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传染病检测实验室的投入,增加场地、人员和设备,通过开展人员培训、考核和实验室质量控制,努力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完善我省的传染病检测网络。 (四)重视死因监测工作,健全死因网络报告,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管理,提高死因监测工作质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从根本上认识到死因监测的重要性,加强医疗机构的死因报告管理,开展死因监测培训,不断提高疾病控制机构人员死因监测工作能力,努力发挥社区医生、乡镇卫生院,以及个体村医的作用,逐步提高非院内死亡的报告水平。 (五)突出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发挥感染性疾病科的作用,提高院内感染控制水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充分认识到医院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工作,保证传染病在早期能被及时识别和报告。 (六)加强免疫规划和传染病防治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督导和考核制度。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应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切实履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赋予的培训和技术指导职责,建立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工作措施,优化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效果。各级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基层的督导考核力度,建立完善督导考核和考核后通报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传染病防治和免疫规划工作水平。 |
主办单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叉口 Email:wsjkwwz@163.com 豫ICP备2022020727号 郑公备:41010502000045 你是第 位访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