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动态 > 疾病防控 > 免疫规划管理 |
河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通知 |
作者:张卫兵
时间:2016-12-15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
各省辖市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6月全省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启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在系统推广使用、接种人员培训、儿童数据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规范管理和使用效率,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加强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是2012年免疫规划工作重点之一,对于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和质量,进一步促进全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规范实施意义重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发挥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协调职能,保障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硬件、软件正常运行,确保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化系统使用率达到100%。 二、完善信息,确保质量 儿童个案信息是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单元,各接种单位要认真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数据录入工作,确保个案信息质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采取有效措施,监督辖区内接种单位落实指标,达到以县为单位2005-2010年出生儿童个案录入率大于95%,2011年以来出生儿童个案录入率100%。在保证2012年以来出生的儿童个案信息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前提下,同时做好以往儿童个案信息的核查与订正工作。 各接种单位在登记和录入儿童个案信息时,要准确填写儿童的出生信息、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全面录入儿童所有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接种信息,准确填写接种疫苗、接种时间和疫苗类型等,完整录入接种地点、疫苗批号、生产企业、接种医师、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等;及时修订儿童姓名、在册情况、居住属性和异常信息等重要内容。 三、利用系统,规范管理 (一)加强管理平台功能应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充分利用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定期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辖区内免疫空白和薄弱地区,全面提高预防接种服务和信息化工作质量,并将有关信息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反馈给下一级疾控机构。 (二)确保客户端数据质量。各预防接种门诊要把信息化管理融入接种服务流程,接种前对儿童既往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接种后及时进行信息录入。每个接种日结束后要认真审核当日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并立即将预防接种个案信息上传河南省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每周对所有管理儿童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检查数据有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对有疑问的录入信息及时向相关人员核实,确保录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以村为单位接种的地区,村级接种单位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将完整的预防接种记录提交乡级防保组织,由乡级防保组织在5天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和上传。 (三)运用客户端分析管理。所有乡级防保机构和预防接种门诊要主动充分利用国家客户端软件各项功能,准确、有效的服务于预防接种工作,适时分析辖区内目标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常规开展接种预约和查漏工作,科学进行疫苗登记和出入库管理,按时制作和上报免疫规划相关报表等。 四、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继续做好免疫规划信息化相关软、硬件培训工作。针对基层在使用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综合培训、巡回现场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分阶段、分片区、有重点的开展信息化后续培训,侧重提高免疫规划人员平推式证书打印机、条码扫描枪和客户端软件实际操作能力。省卫生厅将针对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系统升级内容适时进行培训。 五、督导检查,确保落实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建立完善定期督导工作机制,及时发现、解决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全省免疫规划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实施。省卫生厅将在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综合考评中重点检查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情况。 |
主办单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叉口 Email:wsjkwwz@163.com 豫ICP备2022020727号 郑公备:41010502000045 你是第 位访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