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动态 > 疾病防控 > 综合管理 |
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方案的通知 |
作者:张卫兵
时间:2016-12-15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
豫卫疾控〔2013〕21号 各省辖市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按照《河南省卫生厅 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关于开展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的通知》(豫卫疾控〔2013〕18号)精神,现将《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抄送:省科教文卫体工会,各省辖市科教文卫体工会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方案 根据《河南省卫生厅 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关于开展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的通知》要求,为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顺利进行,本着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确保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赛出士气、赛出效率,进一步推进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制订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省卫生厅成立全省疾控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部署、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 组 长:黄 玮 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 副组长:刘国华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李新江 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 张伟平 河南省卫生厅疾控处处长 成 员:许汴利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刁琳琪 河南省卫生厅疾控处副处长 林艳丽 河南省卫生厅疾控处副处长 李寄民 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副调研员 陈豪敏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所所长 邢 进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所长 马士文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疾控处,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张伟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许汴利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参赛要求 各省辖市按照县、市逐级选拔,组建1支参赛队伍,参加全省大比武决赛阶段比赛。各代表队的人员构成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人数。每队设领队1人,由省辖市卫生局主管局长担任,队员含传染病防控7人(其中3名实验室人员)、结核病防控5人(其中2名实验室人员),共13人组成。 (二)人员构成。12名队员中应有至少1名市级人员,同一个县(市、区)人员不超过2名,30岁以下人员和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均不少于2名,男女比例应基本均衡。 三、时间安排 本次活动共分为动员阶段、预赛阶段和决赛阶段。各阶段的时间安排如下: (一)动员阶段(2013年5月)。制定省级比武方案及比赛规程,确定命题范围,积极开展物资、人员等相关筹备工作,召开省级启动和培训会;各地组织制定预赛方案,开展相关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 (二)预赛阶段(2013年6-8月)。预赛阶段工作由各省辖市卫生局组织进行,各地按照大比武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在本地组织专业知识考试和竞赛,并按大比武项目进行初选,确定参加全省大比武活动的人员,以省辖市为单位组队参加全省决赛。 (三)决赛阶段(2013年9月)。决赛由省卫生厅、省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组织,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设比赛科目3个,分别为综合理论测试,现场技能比武,电视抢答赛(详细比赛规程附后)。 四、比武内容 (一)公共理论知识。 1.卫生法律法规和规范。 2.疾病预防控制基本理论。 (二)专业知识。 1.传染病防控组: (1)预防医学(含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传染病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检验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传染病报告(疫情信息流转)、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传染病防控研究项目设计(含现场和实验室内容)、采样及实验室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等传染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理论知识; (3)医学伦理、媒体应对、风险沟通、健康教育等业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2.结核病防控组: (1)结核病病原、传播、发病、病理、免疫等基础理论知识; (2)结核病防治国家政策、患者分类、登记报告、患者管理、健康促进、感染控制等预防控制相关理论知识; (3)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处置、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结核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理论知识。 (三)基本技能。 1.传染病防控组: (1)方案设计类:传染病疫情调查方案设计、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方案设计、未知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案设计等; (2)现场处置类: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现场应急采样及检测等; (3)实验室检测类:常见病原体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质量控制、生物样本及菌毒种的保存、运输等; (4)其他:公众健康教育、媒体应对技巧等。 2.结核病防控组: (1)结核病临床诊断类:包括X线、CT诊断方法,阅片方法,病灶描述及分析等; (2)结核病临床治疗类:包括治疗药物及分类、治疗方案及调整、不良反应处理、疗效判断、合并症处理等; (3)结核病实验室检测类:包括痰涂片质量、镜检技能、培养和药敏技术等。 五、结果统计 (一)分数设置。本次比武分数包含笔试、技能操作和电视竞赛三个部分。其中笔试个人满分为100分,团体满分为1200分;技能操作个人满分为100分,团体满分为1200分;电视竞赛无个人分,团体分数按最终场上得分第一名获得满分1200分的得分体系标化后得出的标化分数计分(例如:场上第一名得分为380分,则该代表队获得满分1200分。场上第二名得分350分,经标化后,该部分得分为1071分)。 (二)名次排序方法。个人名次按照笔试和技能操作个人成绩总和进行排序;团体名次按照笔试、技能操作和电视竞赛三部分综合得分进行排列,三部分在综合得分中的比例依次为30%、40%和30%。按照《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关于开展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的通知》规定,分别授予相应荣誉和称号。 六、工作要求 本次比武活动在全省疾控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一开展,各地、各单位以及有关人员在开展比武活动时应贯彻落实如下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本次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积极动员,扎实开展相关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要明确一名主要领导为活动负责人,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详尽、系统的比赛方案。各省辖市卫生局疾控科科长为比武活动联络员,负责本地比武活动的组织协调、定期收集和报送本地活动进展情况等。各地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应付或拒绝参赛。 (二)精心谋划,合理安排。各地要按照方案要求切实做好动员和预赛工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统筹安排好决赛阶段各科目比赛的组织实施,同时做好试卷命题、印刷、运输、评卷及各阶段的保密工作。 (三)诚信比赛,贵在参与。本次大赛是我省疾控系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展示系统精神风貌的一个平台,所有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循诚信的原则参与活动,坚决杜绝舞弊行为。如发现违规违纪者,省卫生厅将按照大赛纪律对有关人员及责任领导进行通报和严肃处理。 附件:1.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笔试决赛规程 2.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技能操作决赛规程 3.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电视竞赛规程 4.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参考书目及其它参考资料清单 附件1 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 笔试决赛规程 一、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9月;地点另行通知。 二、参与人员 18支省辖市代表队共216名选手全部参加。 三、笔试类别、题型、分值及时间 笔试共分为传染病防控类、结核病防控类2个类别。笔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笔试满分100分,时间为2个小时。 四、考场设置 传染病防控类共126名选手,分为3个考场;结核病防控类共90名选手,分为2个考场。考场按照单人单桌设置。每个考场2名监考人员。巡视组不定时对7个考场进行巡视。 五、评卷安排 笔试结束后,由比武活动领导小组抽调相关专家组成评卷小组,依据事先制订的《客观题标准答案及主观题答题要点》进行评卷。评卷方式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考试”模式,将试卷主观题部分扫描后略去考生姓名及工作单位,随后发送给2名评卷人员。2名评卷人员对主观题进行审阅打分后分别提交评卷组长审核。如2名评卷人员给出的主观题总分值差别在5分以内,则取两人打出分数的平均值计分;如2名评卷人员给出的总分值差别超过5分,则提请第3名评卷人员打分,取3名评卷人员之中分值差距较小的两人打出分数的平均值计分。笔试部分分数全部确定后,由评卷组长打印《闭卷笔试成绩一览表》并签字后提交大赛组委会。 附件2 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 技能操作决赛规程 一、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9月;地点另行通知。 二、参与人员 18支省辖市代表队共216名选手全部参加。 三、技能操作比赛题目类别及分值 技能操作比赛共分为传染病防控类(现场)、传染病防控类(实验室)、结核病防控类(现场)、结核病防控类(实验室)共4个类别。技能操作比赛设置题库(每个类别3-4题),由每名参赛选手现场抽取2道题目,随后依次进入不同题目的考点进行考试。技能操作比赛分值为每题50分,总分100分。 四、考点设置 传染病防控类(现场)共72名选手,每道题目设置2个考点;传染病防控类(实验室)共54名选手,每道题目设置2个考点;结核病防控类(现场)共54名选手,每道题目设置2个考点;结核病防控类(实验室)共36名选手,每道题目设置1个考点。考场每次仅允许1名考生进行考试。每场配备2名考评人员。巡视组不定时对所有考点进行巡视。 五、考评安排 考评工作与考试同步进行。由比武活动领导小组抽调相关专家组成考评小组,依据事先制订的《技能操作比赛考评要点》进行考评。评卷方式为观摩操作过程的2名考评人员分别打分后取其平均值计分。该考点的考试全部结束后,由该考点的考评人员将原始计分表送达考评组长,由考评组长统计并核对无误后打印《技能操作成绩一览表》,签字后提交大赛组委会。 附件3 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 电视竞赛规程 一、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9月;地点待定。 二、代表队组成 (一)参赛代表队数量。每个省辖市1个代表队,共18个。 (二)代表队人员构成。每队5名队员,传染病防控专业3人,结核病防控专业2人。每队均应含有市、县(区)两级疾控机构或结防机构人员。 三、评委设置 大赛设置3-5名专业评委,对选手答题情况进行现场点评。评委要求专业素质高、逻辑思维清晰、表达能力强,由比武活动领导小组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抽取确定。 四、比赛环节设置 (一)必答题环节。 1.预防医学基础知识:每队3题(单项选择题及判断题各半)。每个代表队依照顺序循环依次答题,其中判断题应当给出简单的解释说明,如果解释内容不正确则不能得分。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不得分。 2.传染病及结核病专业知识:每队2题(单项选择题或判断题)。题目共分为传染病、结核病两类(各6-8题组成题库)。每队第1轮依次回答1道传染病类题目,第2轮一次回答1道结核病类题目。其中判断题应当给出简单的解释说明,如果解释内容不正确则不能得分。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不得分。 (二)抢答题环节。 1.专业知识综合题:共18题(单项选择题或判断题),传染病专业题目与结核病专业题目交替出题。每道题目均应为传染病专业或结核病专业范围内的现场防控与实验室检测的结合题目。抢答开始后,最先抢到者作答,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抢答违规者取消该题答题资格并倒扣10分。累计两次抢答违规者取消抢答题环节答题资格。判断题应当给出简单的解释说明,如果解释内容不正确则不能得分。 2.情境模拟问答题:共6题,每题30分。每道题目均应围绕现场处置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思路,设计出虚拟的情景。题目公布后,经队内讨论,随后现场抢答。队内讨论时间为20秒。抢答违规者取消该题答题资格并倒扣10分。评审根据回答情况打分,取平均值计分。 (三)加试题环节。 若出现场上得分相同,则进入加试题环节。加试题(专业知识单选或判断题)实行抢答形式,抢答正确者得10分,抢答错误者倒扣10分,抢答违规者倒扣10分。 (四)专家点评环节。 在各代表队回答完问题,特别是综合性题目或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较紧密的题目时,专业评委应选派1名代表进行现场点评,时间不超过1分钟。全场专业评委点评次数不超过10次,并保证各个竞赛环节和两个专业均有专业评委点评机会。 五、颁奖 电视知识竞赛决出场上各队名次后,由现场考评小组快速核算出场上6支队伍的最终综合得分,并排列名次。主持人向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宣布决赛阶段笔试、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总成绩的计算方法,以及最终团体、个人成绩排名。 团体奖项设置一、二、三等奖,其中团体总分第一名为一等奖,第2-3名为二等奖,第4-6名为三等奖,由主持人宣布获奖代表队,并邀请观摩大赛的主要领导们上台颁发荣誉证书及“全省疾控先锋号”奖牌。 个人奖项设置特、一、二等奖,其中传染病防控和结核病防控个人总分第一名均为特等奖,传染病防控个人总分第2-15名、结核病防控个人总分第2-11名为一等奖,传染病防控个人总分第16-42名、结核病防控个人总分第12-30名为二等奖,由主持人宣布获奖个人名单,并邀请观摩大赛的领导为获奖个人颁奖,并授予“全省疾控工作技能标兵”和“全省疾控工作技术能手”荣誉证书。 最后,主持人宣布优秀组织奖获得者,并由观摩大赛的领导颁奖。 附件4 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参考书目 及其它参考资料清单 一、使用说明 本清单中列举的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仅为推荐各地在动员准备阶段和预赛阶段自行命题,以及决赛阶段的省级命题使用。内容主要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理论部分。实践技能的现场操作部分和决赛阶段的综合类题目将以理论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考虑后命题。 二、参考书目 (一)传染病类。 1.《传染病学(第7版)》,杨绍基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版 (第1章-总论;第3章-病毒感染性疾病;第4章-立克次体感染;第5章-细菌感染性疾病;第7章-螺旋体感染)。 2.《流行病学(第7版)》,王建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第1章-绪论;第2章-疾病的分布;第3章-描述性研究;第4章-队列研究;第5章-病例对照研究;第8章-病因与病因推断;第9章-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第10章-传染病流行病学;第11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3.《卫生统计学(第7版)》,方积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第1章-绪论;第2章-定量变量的统计描述;第3章-定性变量的统计描述;第4章-常用概率分布;第6章-假设检验基础;第8章-卡方检验;第13章-医学研究的统计学设计)。 4.《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李凡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版(第1篇-细菌学;第2篇-病毒学)。 5.《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倪语星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绪论;第1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6.《疾控部门媒体沟通教程》,李希光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二)结核病类。 1.《现代结核病诊断技术》张贺秋 赵雁林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第1章-结核病概述;第2章-结核病病原学;第3章-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第4章-结核病影像学检查;第5章- 结核病临床诊断;第6章-耐药结核病诊断;第8章-结核病筛查)。 2.《结核病防治》王陇德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章;第5-7章;第10-11章;第15-18章)。 3.《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肖东楼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第1-12章)。 4.《疾控部门媒体沟通教程》,李希光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三、相关资料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 (二)方案、指南。 1.传染病类 鼠疫、霍乱、布鲁氏菌病、流行性出血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各类法定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非法定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方案,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健康教育技术指南等。 法定传染病以手足口病为例:《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河南省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指南》;《河南省手足口病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管理指南》。 非法定重点传染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为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防控制技术方案》;《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健康教育指南(试行)》。 2.结核病类 《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实施指南》(2008年版);《中国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程序(试行)》;《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一期)TB/HIV双重感染防治实施方案》(2007年二版)等。 |
主办单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叉口 Email:wsjkwwz@163.com 豫ICP备2022020727号 郑公备:41010502000045 你是第 位访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