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是河南省唯一的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城市。2017年以来,郑州市按照“6+X”模式,围绕“同参与共分享、健康城市“郑”前行”主题,以抓基础、强基层、有突破、求提升为目标,着力推进《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各项指标进展顺利。
一是强化运行机制,保证健康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促进委员会,下设6个专业委员会;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组织机构,出台了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工作方案,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委员会组织、部门负责、项目推进的工作方式。把健康城市建设列入财政预算,郑州市市级列入预算1000多万。出台了《郑州市卫生城市管理办法》《郑州市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评比办法。把健康城市工作列入卫生城市管理日常考评,并占重要分值;加强健康乡村督导考核,对省市级19个试点进行现场督导考核,并给于通过考核试点市、镇(乡)10万元奖补。
二是抓好顶层设计,夯实健康城市建设基础。申请专项资金,开展基线调查,查找短板。抽取15个县(市、区)3680人、收集有效问卷3734份,计算出郑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6.2%,15岁以上居民吸烟率19.3%。邀请复旦大学编制《郑州市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规划》,并出台配套文件《郑州市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邀请郑州大学编制《“健康郑州2030”规划纲要》;出台《郑州市卫生城市管理办法》,把健康城市作为卫生城市升级版,纳入绩效考核。全市爱卫系统首次在浙江大学举办了爱国卫生系统培训班;组织6个县(市)在中牟县召开郑州市健康城市健康乡村建设工培训会,提升人员工作能力。
三是提升健康环境,深化新时期爱国卫生内涵。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深化健康环境为目标,积极探索新时期爱国卫生内涵。市政府出台“建立周末清洁城市制度”,组织全市开展每周“全城清洁”行动。采取日常督导检查、车轮式互查的方式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卫生城市长效管理红(黑)旗考核评比。制定了《郑州市城乡清洁行动财政扣款办法》《郑州市城乡清洁行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对日常督导检查中存在积存垃圾、保洁不到位、环卫设施不合格等问题的责任单位实行财政扣款,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市政府分别印发了《郑州市卫生城市管理办法》《郑州市卫生城市管理工作考评细则》,将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占郑州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综合绩效考核的一定分值。年度设“爱国卫生杯” 金银铜杯,各奖励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开展卫生城市管理工作“红(黑)旗”评比活动,评为“红旗”的单位奖励10万元;对创建成功命名的健康单位各奖补10万元,对通过复审及新创的国家卫生城镇等各奖补50万元、30万元;严格落实整改通知、督查通报、媒体曝光、挂牌督办、约谈主要负责人、问责等六项措施,保证了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推进特色建设,打造健康细胞工程建设郑州模式。组织修订了郑州市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医院、健康企业、健康市场、健康学校等6个标准和《郑州市健康单位评审与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健康单位四级创建、提名制度、一票否决制度和奖补机制。组建郑州市健康“细胞”建设巡回演讲团,由已创建命名的健康示范单位和健康单位人员骨干组成,以“同参与共分享,健康城市建设‘郑’前行”为主题,深入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开展巡回演讲,全年演讲50场受众25000多人。对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实行定额制,今年定70个名额,优中选优,初步提名淘汰率达70%以上。按照推进特色建设总体要求,提炼总结健康乡镇、健康单位、健康村等细胞单位“一二三四郑州建设模式”,印发了《郑州市健康乡镇试点基本条件和评价指标》《郑州市健康单位基本评价指标》《郑州市健康村基本评价指标》,明确了富有郑州特色的健康细胞创建10个基本条件,同时也提出了3个达标步骤,保证了细胞建设规范性、可操作性。
五是落实健康理念,“健康入万策”取得新进展。在制定多项政策时充分考虑健康建设,为健康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治理河道黑臭水体、倡导“绿色出行”、餐厨废弃物治理等。
六是注重协调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指标稳步提升。围绕《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以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为载体,全力保障食品安全;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示范城市为引领,不断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力度,增加体育场地和设施的供给;以大气污染治理为抓手,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健康养老产业试点进展顺利;健康服务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