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常识 |
精液不液化会引起不育吗? |
作者:--
时间:2008-07-31
来源:中国生殖健康网
字号:【大
中
小】
|
引言: 一些男性在射完精之后,会发现刚排出的精液有小颗粒,还比较粘稠。觉得很奇怪,担心自己的精液是否正常?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精液不液化症,从而引发不育? 到底什么是精液不液化症?如果患了精液不液化症,又该如何治疗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记者在王润和(北京曹开镛中医院副院长)做客中国生殖健康网网上直播时,采访了他,针对上述疑问,他做了如下回答: 精液不液化症 所谓精液不液化是指:在射精后30分钟内精液不能完全液化,或者是超过1个小时了,仍然有不液化的凝块的情况。请注意,在这里有对于精液不液化,有一个时间的限定,是指在30分钟内,也就是精液刚排出的几分钟内,精液不液化,属正常现象. 另外,精液不液化症,容易导致男性的不育。在临床上由于精液不液化而导致的不育大概占25%左右,而且精液不液化症还连带着一个弱精子症,有些弱精子症是由于精液不液化症造成的。因此对精液不液化的准确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精液在没排出去的时候,是比较清稀的,当它排出之后,进入女性阴道之后,变得比较粘稠,但是过了一段之后,又慢慢变稀薄了。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具体过程如下: 从生理上来看,男性正常的精液在排出之后,进入女性阴道后,首先发生暂时的凝固,即凝固成了胶状的,这是由于精囊产生的凝固因子所导致的,使得精液暂时不容易流动,防止精液从阴道中立即流出,而形成了一个精液池,包围了宫颈,大约在10分钟到20分钟,这些呈胶冻状的精液又重新液化,这样就变成了比较稀薄的,能够流动的液体,这个过程主要是由于前列腺分泌的蛋白水解酶、纤维蛋白酶和醚蛋白酶的作用,使精液液化了,这样精液液化之后,精子的活动力就增强了,那么它和卵子相结合的机会就大增。这样的话,因为精液液化好,怀孕的机会就多了。 诱发精液不液化症的因素 (一)酶缺乏引发精液不液化症 如果说从西医来说,就认为酶缺乏会引发精液不液化症,那么酶为什么缺乏呢? 一些炎症、感染性疾病,容易导致酶缺乏。例如:精囊炎或前列腺。 由于精液的主要成分是精浆和精子,精浆有三分之一是前列腺液,有三分之二是精囊液。因此如果患有精囊炎或前列腺炎就容易导致酶减少,当它当它减少之后,就会造成精液的不液化。另外,还有一些隐性的炎症,由于没有什么症状,往往容易被忽略,只有当生育遇见一些障碍时候,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这些炎症引起了酶缺乏,从而导致精液不液化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先治疗炎症,一般来说,炎症得到有效控制之后,精液的液化情况也有所改善。 (二)饮食结构及生活不规律 饮食结构、生活不规律等引起精液不液化症:例如有些人喜欢喝酒,吃辛辣食物。这些东西对于精液不液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从中医角度来说,喝酒,吃辛辣食物等,会让湿热加重,这样蓄热聚集在下焦,就是下腹以下的这块部位(膀胱、前列腺、精囊、精阜等等),时间长了,就容易导致精液不液化。;另外,有些人喜欢熬夜,晚睡。这样也会造成中医说的阴虚火旺,如果说你消耗时间太长了,虚火就旺了,虚火熏蒸精耻,总容易引起精液不液化。 精液不液化症的治疗 西医一般采取使用抗生素、补充适当酶来治疗该症。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中医对精液不液化的治疗。 中医把精液不液化症归为精稠、精浊、精热、精冷等等范畴。 临床上,中医辩证分型分成很多型,主要有四型: 第一型:阴虚火旺,就是中医认为肾阴虚,阴阳不平衡了,就会出现虚火,虚火熏蒸精耻造成了精液稠厚,在治疗当中就应该用滋阴降火,一方面滋阴,一方面降火。 第二型:湿热下注,这类人爱吃肥腻、辛辣食品,人比较胖,或者是湿热比较大,他也会出现精液不液化。这时候我们治疗方法应该是用清热利湿,把热清了,把湿给去了,这可能就好一点。 第三型:痰湿阻滞,中医说的痰是病理产物,不是说我们口里吐的这个痰,它是广义的痰,是指身体里的病理产物。比如说在下焦可能就会出现这种痰湿阻滞,而造成精液粘稠不化的情况,我们在治疗当中,应该去湿化浊。 第四型:另外还有偏于凉性的,有的人体质偏于虚寒,先天的阳气亏,那么他的精液也比较粘稠。这个治疗方法就应该温补肾阳,而不应该用清热去湿,应该用温补的办法,让这些寒冷的体液通过一些温补的药,让它化了。 我们在临床上见的比较多的是阴虚火旺型,或者是湿热下注型,而湿热下注型和现代医学说的感染性疾病比较一致,我们在临床上还得要辨证论治,不是说用固定的一个方法治疗所有的病症。因为中医是辨证论治,它会根据病人不同情况,进行诊断治疗。 专家建议 最后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一个建议,在治疗精液不液化的同时,在饮食上也得要格外注意,尽量不喝酒抽烟,不吃辛辣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熬夜。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
主办单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叉口 Email:wsjkwwz@163.com 豫ICP备2022020727号 郑公备:41010502000045 你是第 位访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