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人大议案 |
对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714号建议的答复 |
作者:
时间:2022-06-23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中医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收悉。经与省医疗保障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在疾病治疗、预防、保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对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下,我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加强基层中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强化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县级中医医院骨干医师培养计划、县级中医医院专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基层卫生人才在职学历提升计划、基层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城乡医院对口帮扶计划,为基层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截至目前,我省录取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中医)490人;选派县乡级中医药卫生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培训学习,累计培训达3000人;资助基层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提升,委托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乡镇卫生院培养本科500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研究生100人;基层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425人。加强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出台《河南省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乡医疗机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推进落实22家三级中医医院对口支援95家县级中医医院,实现县级中医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全覆盖,特别是将贫困县县级中医医院作为主要扶持对象,通过专科项目、医共体项目、人才培养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县级中医医院服务功能、服务能力和设备装备进一步完善。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岐黄工程”,建立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8个,要求继承人至少有来1位自乡镇卫生院,指导老师要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巡诊、带教及临床指导。遴选青苗人才指导老师96人,培养继承人288人,其中104名继承人来自县乡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整合我省中医药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省名中医等名医大家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求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要面向全省开设仲景学堂,开展常态化教学活动,为中医传承营造了良好氛围和政策环境。 二、重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持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条件。自2015年开始,截至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共建设2255家。2020年启动中医馆提质升级工程,开展“示范中医馆”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条件,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延伸。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利用中央财政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部分)资金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2022年已安排2700万元,对全省18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中医馆建设。为解决中医馆人才缺乏问题,从2021年起,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开展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累计投入资金99万元,共培训300余人。充分发挥河南中医药大学三附院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基地作用,创新形式,积极组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据不完全统计,省辖市级以上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35期,线上线下累计受众20余万人次,初步实现基层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2021年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下基层系列活动,培训巩义市、济源、通许县、新乡市、沈丘县等6地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反响热烈,极大提高了基层中医药诊治水平和服务能力,切实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可得性,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保障基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的作用。 三、健全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 近年来,在取消公立医疗机构耗材价格加成的背景下,我省先后新增“脐针”“中药膏摩”“火龙灸”“归元灸”“太极阴阳罐法”等中医治未病项目收费,有30个中医项目收费标准增加,平均涨幅达60%,如主任中医师门诊诊查费从6元提高到17元,涨幅达183.3%。同时优先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适当降低参保人员在医保定点中医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科住院的起付标准。参保居民在县级及以上中医院住院,其住院报销起付标准在同级医疗机构规定标准上降低100元,参保居民使用中医药服务(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的住院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报销比例提高5%。2021年省医保局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专项评审,新增“皮内针治疗”等13个中医收费项目,对推拿等价格偏低,无法体现中医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在合理测算成本的基础上,平均提高64%,对中医肛肠类手术项目价格中含麻醉和药物费用等不合理内容进行修订,解决了困扰临床多年的收费问题。同时,对普通针刺和推拿项目探索试行按医务人员技术等级差别定价,副高上浮30%,正高上浮60%,充分合理的体现中医医务人员价值。 四、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 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力度,建成南阳医圣祠等5家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6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家单位列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认定5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6家示范基地,命名10个河南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依托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开办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微信公众号,建设官方网站,支持《医药卫生报》创办《中医药周刊》,支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办丰富多样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栏目。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主题活动,通过义诊、展览、举办健康讲座、中医养生功法表演等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为全社会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将中医药列入校本课程、设立中医药科普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校园中医药展区、中医文化长廊、开展中医药文化讲座、中医药体验活动、组建中医药兴趣小组和社团等措施,提升青少年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组织中医药健康文化精品遴选和悦读中医等活动,征集推广一批优秀的中医药文创产品、中医药文化标识、影像记录片,普及一批中医药科普读本和挂图,创作一批阅读作品,开展主题征文活动,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虽然我省基层中医药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基层中医药人才严重短缺、基层从业人员中医理论和技能还需进一步强化培训、民营医院医务人进修培训学习机会较少、基层医疗机构资金投入不足等等。根据您的意见建议,下一步我省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落实省卫生健康委、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等5部门印发的《关于继续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的意见》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实施基层骨干医师培训计划、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等项目,计划5年内为基层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14200人。 二是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鼓励中医药专家开展远程会诊、定期到基层开展教学培训、巡诊、带教,依托医联体建设和城乡对口支援等机制,组织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师承类培养项目使基层卫生人员中医药知识技能和业务能力得到持续加强。 三是加大投入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组织专家定期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下基层系列活动,提升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协调医疗保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将中医适宜技术治疗项目纳入医疗报销范畴,鼓励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 四是不断探索建立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向患者提供更实惠更便利安全的中医药服务。同时,积极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按病种付费支付制度,健全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着力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衷心感谢您对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帮助,希望继续得到支持和指导! 2022年6月16日 |
主办单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叉口 Email:wsjkwwz@163.com 豫ICP备2022020727号 郑公备:41010502000045 你是第 位访客! |
|
![]() ![]() |